达州佳加教育:幼儿诺如病毒发表时间:2019-05-31 09:24 一、诺如病毒常识 潜伏期多在24~48h,最短12h,最长72h。感染者发病突然,主要症状为恶心、呕吐、发热、腹痛和腹泻。儿童患者呕吐普遍,成人患者腹泻为多,24h内腹泻4~8次,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,无粘液脓血。大便常规镜检WBC<15,未见RBC。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续发感染者,有些感染者仅表现出呕吐症状。此外,也可见头痛、寒颤和肌肉痛等症状,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。诺如病毒可以通过几种方式感染 1、食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饮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饮料;因为病毒很小,而且摄入不到100个病毒就能使人发病。接触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,然后手接触到口。 2、直接接触感染者,如照顾病人、与病人共餐或使用相同的餐具也可引起传播。直接接触到感染者(如照顾病人,与病人同餐或使用相同的餐具)。如照顾病人,与病人同餐或使用相同的餐具 3、食物可以被污染的手、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物体表面直接污染,或者通过附近呕吐物细小飞沫污染。尽管病毒在人体外很难繁殖,但是一旦存在食品或水中,就能引起疾病。 4、有些食品在送至饭店或商店前可能被污染。一些暴发是由于食用从污染的水中捕获的牡蛎。其它产品如色拉和冰冻水果也可能在来源地被污染。 二、讲卫生养成良好起居习惯 1、注意居室卫生。 要做到每天通风,每次应在半小时以上。居室要做到“三开三晒”(开窗、开门、白天打开蚊帐,晒衣服、晒被子、晒席子和垫被)。如已有现症病人可进行居室定时空气消毒(用食醋、过氧乙酸、醋酸等弱酸性物质熏蒸)。 2、搞好环境卫生。 要做到“三管二灭”:(1).管好水源。保证饮用水不被污染。(2).管好饮食。选择经安全处理的食品,生吃瓜果要洗净,饭菜要彻底加热,妥善贮存熟食,彻底再加热熟食,生熟食品分开处置避免接触,保持厨房所用表面的清洁,避免昆虫、鼠类和其他动物污染食品,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。(3).管好粪便。坚持饭前便后洗手。(4).灭蝇、灭蟑。苍蝇、蟑螂携带大量的病原,它们在取食的过程中会污染我们的食物。 3、建立良好的起居习惯。 婴幼儿尤其要注意随天气变化和体质情况适时增减衣服,多喝水,勤洗手,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。保证充足睡眠和休息,采取合理方式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。呼吸道疾病患者,应尽量避免前往空气不流通、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。 4、均衡饮食加强营养。 适量吃些鸡、鱼、肉、豆制品,以及新鲜蔬菜、水果、干果等食物可以增强体质。辛辣食物和太成的食物应尽量少吃,可多吃些富含维生素A、C的食品,如鸡肝、猪肝和胡萝卜、菠菜等新鲜的蔬菜。 5、必要时用疫苗进行预防。 对儿童进行规范、系统的疫苗接种,是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安全、有效的手段。年老体弱、抵抗力低下、呼吸功能受损者,还可在医生指导下酌情使用一些非特异性增强免疫的药物,如转移因子、左旋咪唑、胸腺肽等。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者,或有严重基础肺疾病的患者,可接种多价的肺炎球菌疫苗及流感疫苗。 三、遇到10种情况需要马上洗手 肠道传染病是夏季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。预防肠道传染病,公众要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洗手,并学会科学洗手。 遇到以下10种情况人们需要洗手:饭前饭后;便前便后;吃药之前;接触过血液、泪液、鼻涕、痰液和唾液之后;做完扫除工作之后;接触钱币之后;接触别人之后;在室外玩耍,沾染了脏东西之后;户外运动、作业、购物之后;抱孩子之前。接触过传染物品,更要经过消毒反复洗手。 四、服药规定 为使在园服药的幼儿能得到安全、有效地喂服,现将幼儿在园服药规定再次告知,请家长配合我园做好幼儿喂药工作。 1、根据规定,所有抗生素类(①青霉素类:例如:阿莫西林等药物;②头孢类:例如:头孢克洛等;③大环内酯类:例如:乙酰螺旋霉素、阿奇霉素、依托红霉素、利君沙等;④其他抗生素类)、调理性保健药、免疫制剂类药品,一律不得委托幼儿园喂服,且幼L园只接“准”字号药品。 2、如幼儿确实需要喂服抗生素类药品,请在家服用或接回家服用观察后再入园。 3、幼儿园只负责早晨、中午的喂药工作,带到园内喂服的药品,须为幼儿当日服用的剂量且带备份。 4、请家长亲自填写服药记录,认真填写清楚喂药当天的“日期”、“幼儿班级”、“姓名”、“药物名称(请写全药名)”、“每次剂量(以克、毫克、毫升为单位)”、“服药时间”等,同时还须签写送药家长的姓名。 5、严禁将药放在幼儿书包、衣物内,让幼儿自己服用,否则后果自负。 6、孩子患病后,最好在家静养。发烧的幼儿不允许入园,在园出现发烧症状时,教师会及时通知家长,请家长务必及时来园带孩子前往正规医院诊治,并让孩子在家多休息,以便幼儿早日康复。对发热或疑似传染病(如腮腺炎、水痘、菌痢、手足口病等)的孩子及时隔离并送医院诊治,病愈后方可入园。 此病多发生在夏、秋季可散发亦可引起局部流行。以发热、口腔溃疡和手足疱疹为特征。 手足口病通常在7一10天内痊愈,并发症不常见,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,其症状是发热、头痛、颈直或背痛。传染源: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(A组16型)和肠道病毒(EV71)等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。传播途径:通过接触经类-一口途径传播,少数也可能通过呼吸道传播。 人群易感性:人群对手足口病病毒普遍易感,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,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,但防病实践中发现,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,尤以3岁及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。临床症状:初始症状为低热、食欲减退、不适并常伴咽痛。发热1-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,开始为红色小疱疹,然后常变为溃疡。口腔疱疹常见于舌、牙龈和口腔颊粘膜。1-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,有些为疱疹,皮疹不痒,常见于手掌和足底,也可见于臀部。 |